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
其實喜歡歷史的人,真的可以在這流連很久,而且在炎熱的天氣,這裡真是避暑聖地,看著外面的噴水池就讓人暑氣消了一半。
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跑來了,大廳的人數不少
全票80元;團體票(10人以上)60元;優待票50元
館內現在有個106年原住民青年藝術節,裡面有原住民的學生作的一些工藝品
看完原住民的學生的展覽後,出來後有個手作區,可以自己做的工藝品
沿著參觀路線走進展示廳
展示廳外有史前人打獵回家的模型
第一站走進〝台灣自然史〞裡面最有感覺的是一個大型的螢幕,上面投影的是台灣這塊土地的形成,雖然忘得差不多了,只把我記得的打出來,台灣有一段時間是在水裡,又有一段時間是跟大陸板塊連在一起,台灣受到板塊的擠壓,才有現在的台灣,我們以為這個地球沒在動,但其實它悄悄地改變,也許是花上幾千萬年,造物者真的很厲害。
有很多動物及植物因板塊的影響來到台灣,但台灣的氣候及人為因素而造成這些物種滅絕,但這些物種確確實實的生活在這塊土地上,可以看著這些化石、標本、模型知道,還可以聽聽這些史前動物的聲音。
第二站來到〝人類的演化〞
由血統看來我們在二十萬或三十萬就和狒狒跟猩猩一起演化,比起猴子我們更像猩猩,因猴子的手臂不像人類可以打棒球、投球…等,但到現在還沒有證據人類是人猿進化而來的,那人類是從而來???在這可以仔細的想想,也是很有趣的。
第三站是特展〝玉見台灣:史前與當代之交會〞
這站讓我了解什麼是1930年代日本人開採石綿,卻不知與石綿共生玉石,直到1956年大學生黃時傑先生發現石綿礦旁的玉石,1960年代台灣掀起採玉潮。
除了台灣玉的介紹裡面還展示了卑南遺址中的玉石,讓我們透過這些玉石,更了解台灣的歷史。
第四站〝台灣史前史〞
這裡透過模型及保存的文物及影片,讓我們更了解史前人生活的模式,如打獵、製作陶器、葬禮…等,還有一段影片,影片的內容大致是在一個山洞中有兩個史前人,A史前人拿出果子,但B史前人不想吃果子,所以A史前人就開始製作叉魚的器具,然後去山洞外海邊刺魚,刺到後回山洞烤魚,後來C、D史前人捕獵回來,大家就很高興。
第五站〝科學考古〞這站也讓我們花了很多時間,有很多影片都很有趣,有段影片在介紹如何從頭骨來判斷死亡時的年齡、還有一個影片在介紹龐貝城,那些死亡的化石,生前在做什麼,真的很有趣,但沒有太多時間慢慢看,所以都看一小段一小段。
最後一站〝台灣南島民族〞
裡面介紹台灣的原住民們,但有太多族了,有些少數族群其實對它們真的沒什麼印象,但可以透過建築、服飾、傳統來了解,有趣的是還有3D投影,會讓人覺得真的有個原住民在跟我們對話。
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,有很多東西都要細細的品味,而且會有不同的感受,值得來體驗。
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
台東縣台東市博物館路1號
W二~日09:00~17:00
台東三天二夜遊
Day1
1. (玩)三仙台風景區→2.(住) V--hotel台東假期商旅→
3.(吃)新北斗自助火鍋
Day2
1.(玩)台東森林公園(琵琶湖)→2.(玩)寶町藝文中心(日式)→3.(玩)台東糖廠→4.(玩)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→5.(玩)卑南文化公園→6.(玩)賓朗(檳榔)火車站(日式)→7.(玩)台東海濱公園→8.皮蛋肉醬麵→9.(住)鐵花文創館→10.(吃、玩)鐵花村
Day3
1.(玩)水往上流→2.(玩)都蘭糖廠藝術村→3.(玩)月光小棧(免門票)→4.(吃)舊街東河包子→5.(玩)八仙洞→6.(玩)北回歸線